灌溉疊片式過濾器在微灌系統中的水質凈化效率實測
瀏覽次數:23發布日期:2025-10-27
在微灌系統(滴灌、微噴灌)中,水質凈化是保障設備不堵塞、灌溉均勻的核心環節,
灌溉疊片式過濾器憑借其多層疊片攔截結構,成為農業節水灌溉的主流凈化設備。通過實測可直觀掌握其水質凈化效率,為微灌系統選型與運維提供數據支撐。
實測以華北地區溫室蔬菜滴灌系統為場景,測試水源為地下水(含泥沙、膠體及少量有機雜質),選用常用的120目疊片式過濾器(單臺處理流量3m³/h),通過對比過濾前后水中關鍵污染物指標,評估凈化效率。測試前先對原水取樣檢測,結果顯示:原水懸浮物濃度為18.6mg/L,粒徑≥50μm的固體顆粒含量為82個/mL,濁度為12.3NTU,這三類指標若不處理,易造成滴灌帶滴頭堵塞(常規滴頭孔徑為120-200μm)。
啟動過濾器后,在穩定運行1小時、4小時、8小時三個時間節點分別取樣檢測,結果顯示凈化效率保持穩定且高效。在懸浮物去除方面,過濾后水中懸浮物濃度降至1.2-1.5mg/L,平均去除率達92.5%,且隨運行時間增長無明顯上升,說明疊片間的精密間隙(120目對應約125μm孔徑)能持續攔截泥沙顆粒;在固體顆??刂粕?,過濾后粒徑≥50μm的顆粒含量僅為3-5個/mL,去除率超93%,有效避免了大顆粒對滴頭的物理堵塞;濁度指標則降至1.1-1.3NTU,去除率達90.3%,水質透明度顯著提升,減少了膠體物質在管道內的沉積。

針對不同水質工況的補充測試,進一步驗證了過濾器的適配性。當原水懸浮物濃度因雨季地表徑流匯入升至35.2mg/L時,過濾器仍能將出水懸浮物濃度控制在2.8mg/L以內,去除率維持在92%左右,僅需縮短反沖洗間隔(從8小時調整為4小時)即可保持高效;對于含少量有機雜質(如作物殘體碎屑)的水源,疊片的凹凸紋理可通過吸附與攔截結合的方式,將有機雜質去除率提升至88%,避免微生物附著導致的滴頭生物堵塞。
實測還發現,過濾器的凈化效率與操作維護密切相關。若未按時反沖洗(超過12小時未沖洗),疊片間隙會因雜質堆積導致過濾效率下降:懸浮物去除率降至78%,出水懸浮物濃度升至4.1mg/L,此時啟動自動反沖洗功能(通入0.4MPa壓力水反向沖洗30秒),效率可立即恢復至90%以上。此外,疊片材質的耐腐蝕性也通過實測驗證,在連續6個月使用后,疊片無變形、老化現象,凈化效率衰減不足3%,適配微灌系統長期運行需求。
此次實測表明,灌溉疊片式過濾器在微灌系統中對懸浮物、固體顆粒及有機雜質的凈化效率均達90%左右,能有效解決微灌設備堵塞問題,且在不同水質工況下適應性強,結合規范的反沖洗維護,可長期穩定保障灌溉水質,為農業節水增產提供可靠的水質保障。